查看原文
其他

15 岁的 FIRST 青年电影展,获奖名单,和一些有的没的

🎬 乌云装扮者 2021-08-04


第 15 届 FIRST 于 8 月 2 日落幕。


在电影圈内人和资深影迷心里,FIRST 是值得盼上一整年的大事儿。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它又有些陌生,比如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在西宁办影展?”


其实 FIRST 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遥远”。2006 年 FIRST 在北京的校园里诞生,叫做“大学生影像节”。2011 年迁徙至西宁,正式改名为“西宁 FIRST 青年电影展”。


正如其名,FIRST “重点挖掘青年电影人的处女作及早期作品”


也因此,竞赛入围导演往往不为大众熟悉。虽然前来评审与指导的电影人阵容却是顶级的——谢飞、许鞍华、姜文、王家卫、娄烨、蔡明亮、贝拉·塔尔......



说起 FIRST,有这样一些关键词:撒野、独立、纯粹、艺术性、作者性,还有,穷?


十五年来 FIRST 又当竞技场又当实验室,商业性与大众性并不在最初的考量之中。不过,FIRST 并没打算在“独立”这条路上走到黑,而是在变化中摸索,在摸索中变化。这些年大家发现,很多熟悉的电影和电影人——忻钰坤、文牧野、张大磊以及《棒!少年》《老兽》《大象席地而坐》等,都是从 FIRST 走出来的。


毕竟,再大的导演,也有处女作。



如今 FIRST 好像也没有那么“穷”了——合作伙伴变多,周边活动也更丰富。


“以前看电影要么没空调要么空调声能盖住电影,现在舒服多了”,一位来 FIRST 五年的资深影迷说,“不过,队却是排得越来越长了”。


在西宁的几天,我们在街上看到穿黑色 T 恤的志愿者来来往往,和背着白色 FIRST 帆布包的影迷们一起赶场看电影。也在咖啡馆和面片儿店里随时听到人们聊电影,在黑暗中湿了眼眶又拍响手掌。



从未想过西宁会这么“野”——天光正亮时就能跟着音乐露天蹦迪的人群和夜里十二点仍然热闹的商业区。FIRST 选对了城市。


从北京到西宁,到底是逃离还是重新生根,如今十五岁的 FIRST 也许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我们看来,今年 FIRST 最成功的努力,就是在没有牺牲掉整体选片标准的艺术性与作者性的基础上,向大众靠得更近。



那么,FIRST 还“野”吗?


野。


但因为有些电影“值得被看到,必须被看到”,FIRST 向更多人打开大门。这个撒野的乌托邦慢慢放出梯子,向人们伸出双手。


根据此行所知、所见与所感,我们整理出关于今年 FIRST 你需要了解的 25 件事。一起进入盛夏的西宁,看看 FIRST 今年的新变化——它是如何在“独立”与“大众”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以及它到底有什么好的。


本届 FIRST 主竞赛获奖结果以及周边故事开始,让我们尝试着与电影,多触碰一会儿。



1st

主竞赛剧情长片:难分高下的激烈一届



今年报名竞赛单元的 230 多部长片中,拥有 60% 的 90 后作者和 7% 的 00 后作者,愈发年轻的导演群体让入围主竞赛的长片整体更显生猛与新锐


颁奖之前的主竞赛评委见面会上,有人说起今年的结果实在难以猜测,不同于往年。大家彼此难分高下,不能不说是件好事儿。


《浊水漂流》获“评委会荣誉”


评委们也就着“评审分歧”聊了一会儿,不过对“是否大吵了一架”的民间传闻没做出回应。张艾嘉最后总结说,如果可以,她想给每一个作品都颁奖,想拥抱每一个电影人


《一个人的葬礼》获“一种立场”


最终获得“最佳剧情长片”的《最后的告别》的导演张中臣,是一位 90 后,并同时荣获了“最佳导演”,是本届激烈竞争后的最大赢家。他抱着“板砖”奖杯多次哽咽,挨个儿感谢为电影付出过努力的同事,以及那些“还没有看剧本就投了钱”的出品人们。


很多获奖的年轻创作者在舞台上都显得十分紧张甚至惶恐。他们的声音中掺着急促的呼吸,控制不住地发抖,抖到忻钰坤导演说“使这舞台都在抖”。


“抖就对了,抖是对电影的尊重。”站在忻钰坤旁边的宋飞这样说。


《最后的告别》


导演吴瑕创作的长片《裙子剪刀布》不仅片子好看,几款海报设计也很有意思。这是一部由女性书写的小镇青春物语,一个面粉厂小姑娘,只不过是想穿自己喜欢的裙子,却不得不发起一次堂吉柯德式的冒险。




2nd

惊人首作:处女作的珍贵意义



处女作未必就青涩粗糙,但一定比想象中还要真诚。更重要的是,它足见一个导演的潜力与可能性。


每一年,“惊人首作”单元都会从主竞赛入围影片中选取四部处女作进行特别展映。《心迷宫》《四个春天》《平原上的夏洛克》等往届“惊人首作”在全国公映后所收获的好口碑,证明了 FIRST 独到且珍贵的眼光。



今年有三部剧情长片——李崧鸣导演的《故乡异客》、郑陆心源导演的《她房间里的云》和闫冰导演的《雨打芭蕉》,以及一部陈东楠导演的纪录长片《旷野歌声》。


《雨打芭蕉》获“最佳电影文本”

《她房间里的云》获“最佳艺术探索”(剪辑)


《故乡异客》的导演李崧鸣三十岁时因突发脑膜炎几乎丧失起居能力,在住院期间经历了记忆片段与家人描述虚实难辨的状况。出于对生命的珍视与追问,他开启了一个以自己为原型的剧本,直面童年、家庭与成长。


《故乡异客》


导演邀请了自己 80 多岁的外婆和母亲参演,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虽然外婆在电影杀青不久之后便去世了,但母亲在映后谈上的一句“这部电影让我和我妈妈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上”点明了这一切的意义——用真诚的生命体验,对抗变化的时间。


导演李崧鸣、他的外婆和妈妈在片场,图片来自 FIRST


3rd

纪录片:奖项空缺,但纪录片人永远不后退



FIRST 最初公布主竞赛入围纪录片名单的时候有 8 部片子。后来,《病人十一区》片方主动退出。再后来,影展进行到第 2 天时,《遥望繁星》《旷野歌声》和《小人儿张》均因技术原因临时取消放映。


在这种情况下,奖项已经脱离了观众与观看,因此主委会最终决定本届的最佳纪录片荣誉从缺。导演吴文光在宣布时说:“要面对真实,记录真实,永远不退后。”



在最终得以与观众见面的四部纪录片中,《孤注》是唯一一部已经拿下龙标的电影,这在 FIRST 比较少见。


导演周浩开始这个项目是为了探索“人要怎么面对痛苦”。但随着拍摄的展开,两位长久背负了伤痛的主人产生了一些逼迫拍摄者重新思考的转变。于是,导演和他的团队决定进入到拍摄的场景之中,直接向观众展示什么可能是导演口中的“拍摄片子行为本身中的原罪”。



尽管片子提出的问题尚无答案,尽管拍摄本身可能是一种疗愈也可能带来新的伤痛,但真实影像所能传达出的能量,从来不可预估,也无法理智收场。


无论宿命如何,纪录片需要存在。


《两个星球》


4th

短片:忘记边界,光怪陆离


 

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 FIRST 共有 17 部短片入围主竞赛。7 部动画短片10 部真人短片的构成让真实与虚拟的界限被无止境模糊,将更具有创造力的影像呈现在我们面前。


获得“最佳短片”的《木官木才》是一部 5 分钟的动画短片,讲的是棺材房里的拥挤一夜,巧思之下尽展人文关怀;获得“最佳实验短片”的《白露》在六个重复的场景中,讲了一个关于男人、女人和仙鹤的故事。


《木官木才》

《白露》


还有一部艾麦提·麦麦提的短片《手风琴》我们很喜欢,他用斑斓绚烂的色彩,凝固了在伊犁野蛮生长的青年影像。


《手风琴》


5th

超短片:5 分钟以内的影像表达


超短片的英文名被定为 “Short Short Film”

这让谢飞导演都不禁打趣了一句:“你们可真会起名啊。”



短视频和流媒体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观看与创作的方式。影像创作似乎前所未有的容易,但涌动之下也藏着诸多挑战——如何审美?如何评判?又如何表达?


为了回应这种变动的趋势,vivo 携手 FIRST 联合举办了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作为一个全新的单元平行于影展竞赛,面向大众征集 5 分钟以内的影像作品。


经过了第一年的样本观察,今年的超短片单元设立了更明确的界定:不再接受全片使用专业级设备的作品。于是,创作者们用上了一切能够拍摄的镜头,从手机、家用监控镜头、宠物监视器再到行车记录仪,在轻量化和创意性上惊喜不断。



最终,从收到的 617 条有效投递中,23 部入围,7 部获奖。很多创作者并不是电影科班出身。


因为今年佳作太多,由艺术家曹斐、学者戴锦华和演员黄轩组成的专业评审团最终决定增设“评委会特别提及”奖项。


 

滑动查看更多


6th

手机视听书写:人人都要学



观看超短片首映礼之前我们想,5 分钟能拍出怎样的故事?两个小时之后,故事的多元程度、形式与风格的光怪陆离全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轻盈的创意表达之下,是流动的情感与对世间的全新洞察。


vivo 设置的 Vspace 在露天放映一侧,可以坐下来观看入围的超短片


当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科技要承载的职能也增加了一项,即对社会“人文需求”的回应。vivo 是最早一批将手机影像创作与传播人文之悦相结合起来的实践者。用“超短片大赛”在电影的框架之下探索影像轻量化的可能性,体现了 vivo 一直以来的影像观念。


手机是新的书写工具。以前人们写日记,现在人们拍视频。媒介不断变化,但本质都是对日常生活和情感的记录与保存。谢飞导演就说,未来人人都得学会视听书写。


颁奖之后的自拍环节


FIRST 创始人宋文认为,短片创作是进入电影行业一个很好的方法。


“很多人想搞创作,又没钱?现在拿起手机就好了。”



7th

观影场地:电影终于回到电影院



展映的四个影院十分集中,位于西宁新晋商业中心海湖新区,周边餐饮和酒店的选择很丰富。以位处唐道 637 广场的临时露天影院为中心,每两个影院之间的步行距离最长不超过十分钟,最短三分钟可达。


新加入的奥斯卡国际影城 7 月初刚开业,用 FIRST CEO 李子为的话讲这个电影院“仿佛是为 FIRST 而开的”。其中 2 号厅拥有目前西宁最大的激光屏幕,共有 448 个座位。它从往些年的青海大剧院手中接过了影展主会场的要职,“电影终于回归电影院”。


青海大剧院


8th

露天放映,让电影属于每个人



今年 FIRST 影展中位于锅庄广场的露天放映使用 20 米全新巨幕,是历届以来最大的露天屏幕


露天放映不拒绝任何一个观众。场内座位需购票预约,但场外也有很多阶梯座位。市民们早早坐下,等待开场,也有不少人站着把电影看完了。


开放空间的独特属性让每一个想要看电影的人都可以留下,电影是为了所有人的。



因为西宁夜间气温较凉,很多观众没法看完映后的 Q&A 环节,渐渐散去。但只要还有影迷想要交流,电影人们就不会先走


《手风琴》的导演和剧组成员盘腿而坐与观众们聊天


9th

露天问候:来自电影人的隐藏彩蛋



在每晚的露天放映之前,有一个“露天问候”环节,是 FIRST 的隐藏彩蛋。


虽然前来问候影迷与市民的基本都是明星,但几乎没有任何宣传,不少影迷和我们一样都是到现场才知道。这个电影节无关明星,也无关流量,大家都穿着印有 FIRST 名字的黑色 T 恤,没有谁能比电影本身更重要。



观影当天碰上了赵又廷和梅婷。听说其他场次的电影人还有本届评委会主席张艾嘉,演员雷佳音、刘昊然、彭昱畅、董子健和文淇等。


7 月 30 日的问候嘉宾有点特别,是由 FIRST 名誉主席谢飞导演带领下的四代导演观影团。老电影人们活力满满,“就想来看看青年电影人们都在想什么和做什么”。



10th

返场谈:与电影人自由交流



虽然几乎每一场电影放映都安排了映后 Q&A 环节,但用 FIRST 策展人段炼的话来说,“交流的密度还不够大、距离也不够近”。


于是,“返场谈”单元诞生了。


足有 2 个小时的“返场谈”每日一场,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最适合的创作者。在安静的几何书店(据说是国内最大的独立书店)里,电影人和影迷之间悄然生成着自由的交流与碰撞。



之所以选择书店这一更为开放的公共空间,是因为 FIRST 希望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身份的人都可以毫无负担地加入进来。在此的一切言语交换,都为了电影



11th

西宁的夜:在地音乐的正在进行



盛夏的西宁日落很晚,每天“西宁的夜”音乐现场结束时,天还亮着。


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西宁的夜”是关注在地音乐的特别单元,虽然大家为了电影而来,但 FIRST 希望能通过音乐带来更多元的影展体验。今年的嘉宾有 The Molds、回春丹、野孩子、巴彦达莱和声音碎片。



在回春丹的现场,我们遇到了一对有趣的夫妻。


“你拍这么起劲,认识啊?”

“不认识,就是嗨。”


确实,不嗨起来真的对不起这个夏天。



12th

文明观影:请别在电影院撒野



没有什么场合能比电影节更适合传播观影礼仪了。虽然“撒野”这个口号在 FIRST 喊得响亮——电影要野,但请别在电影院撒野


正片之前,至少放映一遍 FIRST 邀请曾参展电影人共同拍摄的文明观影宣传片。电影院入口处也摆着大型留言板,邀请观众写下“你最讨厌的不文明观影行为”——“不要解说”“不要喷超浓香水”“不要玩手机”“不要脱鞋”等心声密密麻麻地填满了白板。




13th

黑白集装箱:FIRST Store、咖啡店、影迷中心和失物招领处



这个小巧的黑白色建筑物是露天放映旁边最显眼的一个“小物件”。FIRST 每年特意将它拉到影展现场,FIRST Store 售卖衍生品,也设置了影迷中心和失物招领处。



今年特别开业的 FIRST X NESPRESSO Cafe 是补充能量的好地方,不仅有拿铁、美式等“老朋友”,还有“灵感之夜”特调——紫苏红柚蜜桃气泡咖啡。店员告诉我们,这里一天可以卖出一百多杯咖啡。



二楼的露台是 VIP 专属,多抬头看看,会发现刘昊然和董子健也在看演出。


不过别找了,这张图里没有刘昊然和董子健


14th

FIRST 衍生品,影迷们的“必买”



FIRST Store 总是繁忙,因为影迷们免不了要来消费一下。


每年的衍生品会在款式上做一些区分,用以承载“限时记忆”。有的影迷会特意背着穿着往年的款式,资深身份不言而喻。


📽小提示:往下看,有惊喜!


今年的样式更丰富了,从吃到穿都有覆盖。我们问志愿者哪三款卖得最好,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文明观影渔夫帽、白色布袋和黑色 T 恤


FIRST X 3 号厅检票员工联合推出的文明观影渔夫帽很早就售罄,可见大家对“文明观影”的需求有多高;而白色布袋可以说达到了“人手一个”的程度。


ROKR X FIRST 的这款老式放映机,真的可以播放胶片!没有电子元件,只依靠榫卯拼装就能感受手摇放胶片的魅力。


内含 FIRST 概念视觉和四部入围影片预告的节选

拼装难度系数 5 颗星


15th

媒体中心:红房子里的新朋旧友



媒体微信群里总有人问,红房子在哪儿?


红房子指的是本届 FIRST 全新的媒体中心,是酒会与交流发生的地方,也是露天广场旁边一个崭新且亮眼的存在。


它目前尚未正式营业。开幕前夜才终于有了大致模样,使后续计划得以如期展开。



红 Live 的一个主理人穿着 FIRST 官方 T 恤忙前忙后,一开始我们还错把他当成了志愿者。他告诉我们,红 Live 和 FIRST 早前就有过合作,“FIRST 最早的黑色 T 恤我都有,还有挎包,都在家里挂着。”



16th

观众选择荣誉:直面每一种声音



每场放映前,志愿者都会在门口向观众发放票选单。打分为五分制,散场时再回收。


FIRST Store 的外墙一侧每天也实时更新观众选择荣誉的评选情况。大家都很关注这个结果,会根据它来选择接下来预约什么片子。



“观众选择荣誉奖”是 FIRST 于 2019 年设立的新奖项,今年刚到第三个年头,前两年获这个奖项的分别是《春潮》和《棒!少年》。今年“观众选择荣誉奖”首次将剧情片与纪录片分开,获奖的分别是《浊水漂流》和《孤注》。


这个奖项代表着 FIRST 想要将选择权重新交还到观众手中,让电影人直面观众的评价,无论好坏。



17th

女性主题特别策展:她的第一帧



今年 5 月 28 日的年度发布会,FIRST 宣布了本届官方特别策展——“FIRST FRAME 第一帧”,聚焦女性主题,鼓励女性影像书写


前期宣传片《她的一帧》由周迅配音,归档了 FIRST 过去 14 年以来的女性形象。


《她的一帧》


最终从年度竞赛片单提取出的这一份“特别片单”,共有三部长片和三部短片。多元、生动的女性形象在 FIRST 屏幕上得到了自由,传达出当下创作者对女性生命体验的真实思考。


 

滑动查看更多

《一江春水》女主李妍锡获“最佳演员”


18th

首届惊喜影展,迁徙成都



8 月 1 日,FIRST 正式宣布开辟新场域——成都。


今年 9 月 20 日 至 26 日,FIRST 成都惊喜影展将开启对电影产业的全新探索。不同于西宁影展对“作者电影”的鼓励和珍视,成都惊喜影展将专注于对类型片的挖掘,观众互动性将更强。


经过 15 年的观察与积淀,3000 多份样本与扎实的数据支持让 FIRST 有底气也有能力再向前迈步。


FIRST 成都惊喜影荣誉主席曹保平和惊喜大使周冬雨


19th

主视觉中的巧思:光可穿墙



点开第 15 届 FIRST 任何一篇官方推送,最先看到的便是由设计工作室立入禁止带来的主视觉动图。


黑暗中一堵由砖块筑起的高墙横在面前,但从远处而来的强光坚定地穿透了它。代表着 FIRST 存在年头的数字 15 在这光之波浪中若隐若现。



“砖”这个意象是 FIRST 的视觉核心。5 年前立入禁止第一次与 FIRST 合作时,提出了”一块砖“的设计,是电影人手中的武器,也是敲门砖。此后被应用到主视觉、电影节奖杯、信息手册等多个细节之中,板砖的形态深入人心。



20th

“小板砖”:百里挑一的志愿者



FIRST 志愿者被称为“小板砖”。他们要经过三轮选拔,要拍命题视频,入选概率可能比考大学还低。


他们是 FIRST 影展每天得以正常运转的最大功臣,观众永远不愁找不到志愿者解决难题。这些年轻的面孔总是很亲切,但也行色匆匆,经常席地而坐。


当我们问起来 FIRST 的理由是什么时,一个志愿者说:“看明星呀!”大家都笑了。“没有啦,大家都是为了电影而来,有人是学这个的,有人就是热爱。”



21st

被电影渗透的西宁街道



影展期间,FIRST 的海报随处可见。


它们在广场上、商场里、餐厅的外墙、地下通道的两侧和一些意想不到的角落。


志愿者们每天可能要路过这些海报十来次,最后头也不抬;影迷们投出的眼光中则是向往居多;而并不太了解 FIRST 的市民路过立牌,也会忍不住向身边人问上一句“FIRST 训练营是个啥?”



9 天内,FIRST 的名字和一众电影人的面孔就这样静悄悄地渗透进西宁的街巷。在阳光下,电影正在悄悄滋养着这片土地。




22nd

影展里开起了二手市集



今年,以”可持续“为关键词的 FIRST 影展有了新朋友:多抓鱼。


多抓鱼“回到未来”二手市集特意为 FIRST 准备了电影及电影产业相关的书籍。整齐铺开,还去除了塑封,顾客逛起来很方便。



二手衣区域的陈设很像夜市摊位。店员告诉我们,多抓鱼特意提前几天到西宁踩点,吸取了西宁夜市的特色,促成了献给这个城市的特别企划




23rd

训练营:72 小时极限创作,电影人快速成长



7 月 31 号晚上 8:40,训练营首映礼马上就开始了,奥斯卡影城外依然排着长长的队。即使志愿者一遍遍强调:“实在对不起,已经没有机会再进去了”,很多观众仍然不愿意离开。


训练营是 FIRST 的一个核心。创作者们要用极限的 72 小时,和临时拼凑的团队一起拍主题短片。不同于往届训练营专注于导演岗位,今年首次同期开放导演、摄影、制片、美术、录音五个岗位,终有 34 位年轻的电影人入选。


在训练营里,电影不再是“一言堂”, 而是经过团队协作、灵感切磋、共同解决的成长之作。



24th

创投会:电影市场未来一瞥



FIRST 电影市场于 2010 年建立,这里是处女作项目的集散地,也是电影行业交流及交易的重要平台。


FIRST 创投会隶属于 FIRST 电影市场,在这里走出过很多优秀影片,比如《春潮》《爱情神话》《送我上青云》......无数年轻的电影人在这里开启了梦想的第一步。



电影市场终审见面会上,首次担任电影市场终审的周迅说:“哪怕剧本里的一个点再小,但是只要能打动我,带着我走就可以。”



25th

记住它们:荣誉名单与入围名单


最后,为大家附上本届 FIRST 完整的主竞赛荣誉名单与入围片单。如果在不远的未来它们能够走进电影院,希望你可以去看看它们。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片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片单


FIRST 不常有,但希望电影与你常在。☁️


撰文:HaN、玛鯊

摄影:玛鯊  设计:Andy

编辑:玛鲨


很高兴认识你,以下都是我喜欢的
如果你也感兴趣,试试关注乌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